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任務。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營商環境建設的決策部署,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秉持“首善標準、監管為民”理念,緊扣《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國際一流“北京服務”工作要點(2025年)》要求,制定實施系列工作方案,推出重點改革舉措,著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本文聚焦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服務”工作方案中關于市場環境領域的改革方向,立足方案的系統性制度創新和服務升級,從市場主體準入、公平競爭維護、事中事后監管等全鏈條關鍵環節入手,重點分析了北京市以營商環境改革為抓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路徑。
一、從準入到退出全鏈條優化營商環境
(一)推進商事登記領域制度創新
隨著新業態經濟快速發展和創業需求持續高漲,現行登記制度在服務規范、場所限制、名稱保護等方面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為此,將重點制定發布合伙企業登記注冊服務規范、個體工商戶登記注冊服務規范等地方標準,通過統一服務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推行智能審批等措施提升登記規范化水平;研究出臺北京市經營主體住所登記管理規定,創新“負面清單+自主承諾”管理模式,擴大“一址多照”適用范圍,試點“集群注冊”等改革,有效釋放各類場所資源;制定《企業名稱預防性保護辦法》,建立老字號名稱保護名錄和爭議快速裁決機制,加強對知名商業標識的全方位保護。
(二)優化企業服務流程,提升市場主體便利度
隨著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企業在登記注冊、政策獲取、智能服務等方面仍面臨流程繁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為此,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發布《市場監管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對企服務事項清單》,整合企業開辦、變更、注銷等高頻事項,實現“一單通查”;升級住所智能校驗系統,對校驗通過的經營主體免于提交書面住所證明,減少材料提交環節;建立政策精準推送機制,在企業開辦后自動匹配并推送準入準營、行業監管等增值信息,提高政策觸達率;同時優化智能導辦服務,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提升線上客服的意圖識別和精準解答能力,實現“智能問答+人工兜底”的高效服務模式。此外,強化對各區市場監管部門的業務指導,推動《公司登記管理實施辦法》等新規的宣傳解讀和落地執行,確保政策實施的一致性。
(三)簡化食品經營審批流程,助力行業高效發展
隨著食品經營業態日益多元化,現行審查標準存在分類不夠精準、部分要求過高等問題,制約行業發展活力。為進一步優化食品行業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修訂出臺《北京市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重點調整食品經營者細分類別,優化散裝食品審查標準,取消銷售散裝熟食需設立專用操作間等不合理限制,并依法擴大免于現場核查的經營項目范圍。新規實施后,將有力減少食品經營主體合規成本,許可審批時限進一步壓縮,有效提升企業開辦和運營效率。同時,通過科學調整審查標準,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為經營者提供更大靈活性,有助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食品行業創新發展,更好滿足市民多樣化消費需求。
(四)優化市場主體退出渠道
為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清理“僵尸企業”,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率先落實強制注銷公司登記相關規定,并在部分區開展先行先試。當前,大量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責令關閉的企業長期未辦理注銷登記,存在擠占企業名稱、住所等市場資源,影響經濟數據統計和市場秩序的情況。此次改革針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撤銷后滿3年未主動申請注銷的公司,制定標準化強制注銷操作流程,明確公告催告、異議處理、注銷實施等關鍵環節。該舉措有效降低行政監管成本,提升市場主體數據質量,同時為全國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積累可復制推廣的實踐經驗。通過建立規范有序的強制退出通道,進一步優化首都營商環境,促進市場資源高效配置。
二、強化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
(一)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
為貫徹落實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決策部署,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著力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切實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目前,部分政策措施仍存在隱性壁壘和歧視性規定,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和資源配置效率。為此,北京市制定公平競爭審查指引,為政策制定部門提供風險研判方法和解決路徑,提升審查精準度;開展專項抽查,聚焦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清理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問題的政策措施,對違反《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文件督促修訂或廢止;定期發布妨礙公平競爭的典型案例,強化警示作用;同時推動出臺北京市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條例,健全長效制度保障。該舉措有效提升公平競爭審查的規范性和約束力,進一步打破市場隱性門檻,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二)加大重點領域反壟斷執法
在公用事業、醫藥、建材等重點民生領域,部分企業通過限定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壟斷行為限制市場競爭,損害消費者權益,推高了民生成本。針對這一突出問題,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持續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重點查處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企業實施的限定交易對象、強制搭售、差別待遇等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通過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建立重點行業壟斷線索快速響應機制,完善跨部門聯合執法協作體系,對查實的壟斷行為依法從嚴處罰并公開曝光。有效遏制市場壟斷行為,降低相關領域商品服務價格,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深化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針對當前部分領域仍存在的違規收費、變相漲價等問題,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開展常態化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聚焦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行業協會商會、商業銀行、交通物流、水電氣暖等關鍵領域,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專項檢查、投訴舉報核查等方式,嚴厲查處強制服務并收費、只收費不服務、轉嫁成本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完善全市228家涉企收費監測點試點建設,建立“監測預警-快速響應-聯動處置”工作機制,實現違規收費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專項整治將有效規范涉企收費行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健康發展。
(四)強化競爭政策宣傳引導,營造公平競爭市場氛圍
針對當前部分企業對反壟斷法規認識不足、經營者集中申報意識不強等問題,全面加強競爭政策宣傳培訓工作。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宣傳網絡,在政務服務平臺開設競爭政策專欄,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解讀反壟斷典型案例;重點面向大型企業、行業協會開展經營者集中申報專題培訓,建立重點企業“一對一”輔導機制。
三、市場環境領域改革啟示
優化營商環境須堅持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構建從市場主體準入、運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改革實踐表明,一方面要通過制度創新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如推行智能審批、住所承諾制等改革,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另一方面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通過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加大反壟斷執法、規范涉企收費等舉措維護市場秩序。同時,注重數字賦能,運用智能校驗、政策精準推送等技術手段提升服務效能,并加強政策宣傳解讀促進政企良性互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相結合、放寬準入與強化監管相統一、優化服務與規范秩序相協調,形成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的良性循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作者介紹
程 暢
咨詢師
長期專注研究營商環境領域,深度參與多項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編制、營商環境政策落地評估、企業服務研究等項目。
編輯:張 華
審核:孫 磊